查看原文
其他

恶意弥漫,“坏人”不够用了

西坡 西坡原创
2024-08-31

文|西坡

前两天晚上看了一部电影,《狩猎》,让我想起自己经历过的一些事,也让我想起近年来在网络上观察到的一些现象。

故事发生在一个宁静的丹麦小镇上。电影讲的是一个中年男人遭到一个小女孩“诬告”,随之被周围世界孤立排挤,最后又重新和解融入的过程。我想导演想要传递的信息是,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,有时候不是坏人在散播恶意,而是恶意在制造“坏人”。正义与邪恶,可以跟看起来的样子是相反的。问题在于,当表面信息被污染之后,我们如何能够识别他人的本性,又该如何自处?

中年男人叫卢卡斯,离婚后独自生活,是一所幼儿园的教师。他性格温和,深受孩子和同事的喜爱。 一位名叫克拉拉的小女孩是卢卡斯朋友提奥的女儿,她对卢卡斯有好感,并在幼儿园的一次互动中表达了对他的依恋。

卢卡斯意识到克拉拉的依恋是不好的,于是表达了明确的拒绝。克拉拉也不是邪恶的小女孩,但是在特定情境的诱导下,她跟园长讲述了一个虚假的故事,暗示卢卡斯对她有不当行为。事情开始失控。

幼儿园的老师为了保护孩子们,迅速采取行动,要求卢卡斯休假回家,并把他们的怀疑告诉了家长们。在家长们的诱导下,许多孩子都讲述了与卢卡斯有关的“恶行”,于是卢卡斯成了当地的一个“恶魔”。卢卡斯的生活因此陷入了噩梦:他被解雇,朋友离他而去,甚至在超市购物时也会遭到攻击。

人们怀疑卢卡斯的核心依据是:孩子不会说谎。其实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,孩子是很容易编造故事的。区分幻想与现实,是成年人的责任。但是先入为主把卢卡斯当成恶魔的人,已经不愿意听卢卡斯为自己辩护。

卢卡斯被警察带走调查。这时候唯一坚定站在他身边,相信他清白的,是他的儿子。儿子跑到提奥家里,要求他们救自己的父亲,质问克拉拉为什么要说谎。他被打了一顿,赶了出来。

转机也就出现在孩子身上。好几个孩子都讲述了自己和卢卡斯在他家地下室的“故事”,但卢卡斯家里压根没有地下室。证据不足,卢卡斯被释放回家。但周围世界的敌意并没有消散。卢卡斯和儿子在家里拥抱庆祝,窗户玻璃突然被人打碎,狗也被人杀死。卢卡斯依然被小镇当成怪物。

在崩溃之中,卢卡斯决定反击,哪怕无人相信自己,也要自己把自己当成正常人。他在超市被人赶出来之后,返身坚决要求享受购物的权利。他去教堂,体面地置身于人群之中,在教堂里他与过去最好的朋友提奥对视,他抓住提奥的衣领,质问对方:“告诉我,你可以从我眼睛里看见什么?”提奥看见了卢克斯的清白与愤怒,但却不敢承认。不过在那天夜里,提奥还是带着酒和食物去找了卢卡斯。寒冰终于开始消融。

一年之后,卢卡斯的儿子获得打猎证,进入成年人的世界,卢卡斯送他一把猎枪。在宴会上,克拉拉羞涩、胆怯地跟卢卡斯打招呼,卢卡斯把小女孩抱了起来,小女孩依偎在他肩上。一切仿佛回到最初的静谧与美好。

但是在影片最后,卢卡斯正在森林中打猎,突然一颗子弹向他袭来,虽然没有击中,但是卢卡斯满脸惊恐。电影就在如画的美景和这个中年男人的惊恐不安中结束了。

导演告诉我们,传播开来的恶意已经无法再收回了。暗中“复仇者”“行刑者”,需要把卢卡斯钉死在“坏人”的位置上。

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。很多时候,人们认定一个坏人,只是因为有人说他是坏人。我们甚至可以说,有多少恶意,就会有多少“坏人”。人们急于在每一个社会事件中寻找一个“坏人”,仿佛只要找到这个“坏人”,内心的不安就能得到抚慰,所有的不幸与不公就可以在一个瞬间得以抵消。至于证据是否充足,程序是否合理,没有人在乎。

假如你不幸处于类似的被千夫所指的位置上,你要跟卢卡斯学习的是,即便所有人都把你当成怪物,你也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堂堂正正的人。可以设想,假如卢卡斯没有撑住,崩溃了,精神失常了,那么不可能有人同情他,人们只会更加认定他罪有应得,恶有恶报。

当然,大多数时候,人们既不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受害者,也不是扔石头、放冷枪的“行刑者”,而只是皱个眉头、保持点距离、传播一些风言风语的“普通人”。就好像每次网暴发生之后,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无辜的,哪怕大家正在用新一轮的网暴来回应之前的网暴。

其实卢卡斯还是幸运的。他生活在熟人社会里,他可以要求过去的朋友看着自己的眼睛。人与人之间的信任,其实归根结底就建立在生命的本能判断之上,其他的外部证据都是辅助。

然而在网络陌生人组成的虚拟社会里,无辜被指责的人还有什么机会要求面对面,又能要求谁“看着我的眼睛”。

就在昨天,一个微信群里,有人在议论最近的一起悲剧事件,一个人说“活该被杀”,另一个人说““当社会把你逼的走投无路的时候,不要忘了,你身后还有一条路,那就是犯罪,记住,这并不可耻”。我十分愤怒。一个人被人杀了,一群人通过一些道听途说的说法,把这个死者钉死在“既得利益者”“劳苦大众的对立面”的位置上,就可以得出“这人该死”的结论。我无法与这样的人共处同一个空间,我只好退群。

恶意弥漫,思考、辨析都成了越来越奢侈的事情。但我们应该知道,可以思考而不思考,可以辨析而不辨析,这本身就是一种恶。猎人与猎物的处境,是随时可以切换的。

如果一个人可以仅仅因为自己身上的某一个标签,便被其他人轻易界定为“该死”,那么在这样的社会,没有人是安全的。

最讽刺的是,就在《狩猎》这部电影的豆瓣评论区,无数人倾泻着他们对片中小女孩的恶意。在电影里,小女孩的“诬告”只是一种无意间的误会,最后卢卡斯抱起小女孩的一刹那,两人已经完全和解了。但是这些“正义感”爆棚的观众,却不愿意放过一个电影角色,其实他们是不愿意放下自己心中的恶意。

继续阅读
时代在打转
游民好像又回来了
修改于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西坡原创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